据说已经错过了"出生潮"。
新发布的《中国统计年鉴2021》显示,2020年全国出生率将首次降至1%以下,创1978年以来新低。
不仅如此,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还显示,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创下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,连续7年下降。
同时,上海、河北、河南等多个省市也出台了新建辅助生殖机构的规划。
不想生?不敢生?还是不能生育?这个年轻人怎么了?
生育率创历史新低
这两天,"2020年全国出生率将首次降至1%以下"在各大平台热搜。
近日发布的《中国统计年鉴2021》显示,2020年全国出生率为8.52‰,首次低于10‰,创1978年以来新低。率)仅为 1.45‰,也是 1978 年以来的历史新低。
出生率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,而且这个指标还在不断下降,这意味着每年新生儿越来越少。
根据年鉴,与2019年相比,2020年全国人口将增加204万人,上年为467万人,2018年增加530万人。也就是说,出生人口将减少约280万人2020年在我的国家。
以14亿的人口基数,每年仅增加204万人,形成了惊人的反差。
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这组数据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,即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的步伐越来越近。众所周知,人口负增长将给人口红利、养老金、养老等方面带来持续挑战。影响极为广泛,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
其实,对于现在低生育率的问题,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。
高房价、高抚养孩子成本、非自愿工作、严重加班……在社交媒体上,这些都被认为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原因。其中,育儿成本高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。
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侯琳告诉金融投资报:"二孩政策实施后,2017年我省生育率达到峰值11.26‰,主要是由于到二孩出生人数,但到2020年下降到2015年的8.7‰。因此,相信三孩政策释放后,由于生育顺序高,政策对人口增长的贡献水平非常有限,主要是稳定生育水平。当前四川生育水平形势十分严峻,生育水平保持适度。利率迫在眉睫。"
不想生?不敢生?还是不能生育?出生率首次跌破1%,这些省市急了
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三孩政策的效果尚不明朗
在她看来,改善生育问题,需要支持生育政策的细化落实,建立以家庭福利为核心的普惠养育体系。 "核心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,减轻家庭育儿负担,摆脱家庭高成本育儿观念,降低当前束缚家庭生育意愿的育儿成本。这与全社会参与,比如增加包容性。对于托儿服务的投资和建设,现在一些托儿机构要收取几万的费用,很少有家庭能负担得起。"
侯琳还认为,建立以家庭福利为核心、保障"一老一小"两极人口社会支持的普惠性育儿保障体系,是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的先发制人之举,进而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。 ,盘活劳动力资源存量。 "总的来说,西奇 安省处于人口外流状态。提高家庭生育津贴将有助于吸引人才流入,从而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。"
可以说,在现代社会,经济发展、收入压力、教育、就业压力,甚至智能时代的娱乐休闲多元化,都是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重要原因,他们迫切需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。毕竟,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不想结婚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登记结婚814.33万人,比2019年下降12.2%,减少113万人,也是20年来最低。今年前三季度,同比下降0.1%。
计划在多地增设新的辅助生殖机构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不想生育、不敢生育,不能生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。
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最新《中国不孕不育状况调查报告》,中国不孕率从20年前的2.5%-3%上升到12%左右- 18%。患者人数超过4000万,即8对夫妇中有1对有不孕不育问题,20年来增加了约10倍。
其中,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不孕症患者中,以25~39岁居多。
成都三环一家生殖专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:"以前都是老年妇女来找我们不孕的。近年来,20-35岁的育龄妇女越来越不孕。进行试管婴儿的夫妇数量也在增加。许多不孕症患者从四川各地来到成都。"
该员工还透露:"我发现头胎流产的情况越来越多,很多都是20多岁的女性,正处于分娩的黄金时期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复杂,需要专门的生殖系统。"专家。去检查和治疗。"
业内人士表示,在受教育年限延长、晚婚等诸多因素影响下,育龄妇女也出现了推迟生育的情况。在生育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下,再加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男女不育。不孕不育的比例正在上升。因此,生育和生育权利的保护也是"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"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。
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上海、河北、河南、天津、贵州、安徽、陕西、山西等12个省市出台了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(2021-2025年)》。
其中,四川省将在未来五年内将机构数量增加到20家,其次是安徽省、陕西省和江苏省,均计划增加不超过10家。
根据多地规划,目前辅助生殖服务需求量较大,存在地域分布不均、服务能力分布不均衡的省份,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。
由此可以看出,难以生育的"需求"催生了千亿的辅助生殖市场。
一些市场研究机构乐观地认为,未来我国对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将达到4341亿元。
而弗若斯特沙利文宣布,2020年国内辅助生殖服务总规模为589亿元,意味着有超过3000亿元的潜在市场空间有待挖掘。
多家上市公司加大布局
随着生殖道的日益普及,不少企业加大了布局。
资本市场方面,6月20日在港交所上市的金鑫生育19、被誉为"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非公立辅助生殖机构"。北康医疗和爱迪工也在港股上市。
其中,北康医疗11月3日宣布,将以8500万元收购兴博生物51%的股权。星博生物是中国最早、规模最大的男性生殖医院。
在A股市场,泰安堂、广裕元、丽珠集团、同策医疗、长春高科、麦迪科等公司均布局或收购了辅助生殖技术赛道。
在辅助生殖赛道上,更多的非上市公司正在加速扩张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至少有9家公司获得融资或被收购,包括女娲生命、东运医疗、兴博生物、维拓生物、拜耳石化、瑞白生物、和万佳医院、大和医疗、好孕助等。
后盾投资方包括爵子投资、中金启臣基金、松禾资本、动力方资本、丹鹿资本、深圳高新投资、鼎鑫资本等多家VC/PE机构。
不过,即便是千亿级的辅助生殖市场蓄势待发,但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,辅助生殖更多是一种辅助手段,核心是年轻人愿意生孩子。
你愿意要孩子吗?